港媒悲歌,台媒借鏡!
(摘自自由時報2013.1.2)為了減掉你的聲音,「他們」會出高價買。對他們來說,就是要買下來,多少錢是你的問題。
‧ | 港人談港媒/買媒體讓你「消音」 |
‧ | 港人談港媒/中共找人買媒體 |
‧ | 港人談港媒/不是靠辦報賺錢 |
‧ | 港人談港媒/媒體自動選邊站 |
‧ | 港人談港媒/中國會壓掉新聞 |
‧ | 港人談港媒/報紙敢說才賣得好 |
‧ | 港人談港媒/有錢就能影響媒體 |
‧ | 港人談港媒/應開放新的電視台 |
中國滲透收購 港媒染紅
堅持選用法國進口植體,客製化術前諮詢 另有舒眠植牙方案可選,立即填表預約!
香港新聞自由度持續下降,中國對香港媒體控制更為緊縮,所謂五十年不變的承諾,在香港「回歸」十五年的今天不攻自破。而今中國政府正試圖將「香港模式」複製台灣,本報記者深入香港媒體基層,以香港媒體赤化四部曲,揭露隱而不顯的「中國因素」。 港媒赤化首部曲/透過親共商人買港媒
![]() |
香港街上的報紙很多卻沒有市場,即使不賺錢也不會收掉,因為媒體是政治籌碼。(記者陳曉宜攝) |
當媒體老闆 在中國好做生意
麥 燕庭說,事實上香港有三分之一的媒體應該關門了,市場根本沒有那麼大,但這些媒體老闆都還是要保持媒體身分,因為這樣才能在中國有身分地位與中共高層往 來。二○○三年就有七個媒體老闆擔任中國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,二○○八年第十一屆也是,這是有特別價值的,即使媒體不賺錢,也不會關掉,因為媒體是政治籌 碼。
怕得罪中國 不刊登負面消息
香港立法會議員毛孟靜也是 記者出身,從在媒體工作到成為媒體報導對象。她說,香港「回歸」後,媒體就自動「歸邊」,因為自願「歸邊」是有好處的。媒體老闆可以擁有政治上的好處,頂 著香港媒體老闆的頭銜就像是戴了個徽章,到大陸非常好做生意,若再加上個政協、人大的頭銜就更有用了。香港立法會議員劉慧卿也說,當香港媒體老闆,在大陸 是很體面的,多了個媒體大亨的地位,即使在香港的媒體不賺錢也沒關係,在大陸被尊敬才是重點。因為他們不是要辦報做生意,而是可以在大陸做生意,因此當然 不希望報紙給他們帶來麻煩,「中共不喜歡就麻煩了,要很小心」。所以他們都會自我審查,老闆自我審查後,就會要求記者「這個不能做,那個不要做」。
香 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表示,香港媒體赤化的第一步就是所有權易主,中共會把媒體所有權放在信任者的手上,或是自己拿下來。以《南華早報》為例, 現在的老闆是亞洲糖王郭鶴年,他在大陸有很多生意,但他原本不搞新聞媒體,回歸前郭鶴年即從新聞集團梅鐸手中買下南早,郭在大陸有地產、酒店等生意,所以 就會被間接控制,中共除直接控制媒體外,也會透過信任的人去買媒體,這是很重要的方法。
買報不營利 純粹向中國交心
前 有線新聞台記者,現任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新聞系講師呂秉權表示,中共控制香港媒體的第一步就是進行媒體股權改變,香港街上的報紙很多,總的看上去十幾 份,但多數都染紅了,小報靠紅色資金維持,根本不營利;另一種是「愛國老闆」買了媒體當幌子,可以到大陸做生意,例如香港有位紙媒老闆,他的報紙閱報率很 低,新聞題目全是「紅色」的,他就是以為香港做「貢獻」的「愛國商人」身分到湖南做生意。
前TVB記者、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 生、現任香港電台主持人區家麟也說,中共會選擇安全的人做香港媒體老闆,因為他們會自動改變,不需要中共告知如何做,香港媒體就會自己知道怎麼做,愈大的 媒體愈是如此,愈有錢的媒體所有權人愈好控制,因為他們在內地的生意都很多、很大,都要得到中共的「祝福」。
港媒赤化二部曲/用廣告控制言論空間
![]() |
香港媒體多會自我審查畫「紅線」,圖為記者採訪現況。(記者陳曉宜攝) |
![]() |
香港蘋果日報攝影記者被控採訪時打傷保安,最後判決罪名不成立。(記者陳曉宜攝) |
被中國點名 廣告主全部嚇跑
但香港資深評論 人劉銳紹就清楚明白地指出,中共對媒體另一種控制方式就是,那個媒體不友好,就減少甚至中斷廣告來源,所以看似市場導向的媒體,還是會受到控制,不敢得罪 中共。他說,香港的言論空間越來越緊縮,尤其有些傳媒基於廣告市場業務等各方面收入來源,會自動奉上香港的言論空間。
一位不能具名的資深線 上記者即指出,在香港只要是中資企業,絕對不會在《蘋果日報》登廣告,甚至要在中國大陸做生意的企業主,都不會去登《蘋果日報》,例如房地產廣告,因為怕 得罪中共。所以反過來看,媒體老闆為了怕廣告不上門,就不敢登會得罪中共的新聞,因為一旦被中共點名,廣告主就全嚇跑了。
這位資深記者表示,為了不太過顯露親中立場影響市場銷售,面對中共問題或是香港政府問題,就會以「小罵大幫忙」的方式處理,也就是表面上好似在批評,但其實是在幫忙澄清,既不被讀者一眼看穿親共立場,又不得罪中共。
不刊登廣告 看你還能撐多久
香港立法會議員毛孟靜就直言,像中國銀行等內地大的廣告都不會去登《蘋果日報》,中共的態度就是,「我看你還可以捱多久」。
近 月,香港政府延遲三年不發免費電視牌照(即台灣所稱的無線電視台),引發很多批評,其中香港兩大無線電視台之一的亞視反對最烈,該台執行董事盛品儒即曾在 媒體上表示,「香港難以再容納多個免費電視台,廣告收入定必分薄,形成惡性競爭。」但事實是,在香港僅TVB和亞視兩家無線電視台,佔收視人口的九成以 上,廣告幾乎被這兩家電視台所壟斷,《蘋果日報》在上個月即報導,今年TVB以「大台」優勢,廣告要加價二十五%,十年來已累升五十七%。
怕大餅瓜分 電視台乖乖聽話
香 港記協主席麥燕庭和浸會大學新聞系講師呂秉權均直言,亞視早已被戲稱為「CCTV第十台」,即中國中央電視台第十台,而TVB也被戲稱為「CCTVB」, 二○○九年更有民眾在維多利亞廣場的六四燭光晚會上,舉起「無線新聞 事事旦旦 」(改自「無線新聞 事事關心」台呼,事事旦旦指隨隨便便),抗議TVB迎合中共、淡化處理六四晚會。
立法會議員毛孟靜更直言,除了保住兩家無線台的廣告外,「中共怎麼可能讓香港民眾坐在家裡看到不受控制的新聞或節目,如此一來,意識形態就容易失控,共產黨要抓的就是兩樣東西,一是軍隊,二是媒體,媒體就是要控制其意識形態,所以免費電視牌照就會拖著不發。」
港媒赤化三部曲/掌控編採權逼走異聲
![]() |
「今夕吾軀歸故土,他朝君體也相同」,香港跑馬地天主教墳場(小圖)以門前的對聯聞名。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講師呂秉權,也以這兩句提醒台灣媒體:台灣現在也正走向「香港化」的墳場命運。(記者陳曉宜攝) |
筆桿保政權 犯忌的一律消音
劉 銳紹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,「在香港回歸之初,我對香港新聞自由的未來不是那麼悲觀,因為大陸想以香港的一國兩制做台灣的示範。但經過十五年,台灣人仍不信 一國兩制,所以大陸也對香港失去耐性,所謂『槍桿子裡出政權,筆桿子裡保政權』,北京政府始終是要透過媒體控制進行意識形態認同的新聞統戰,香港新聞自由 的未來,是非常令人擔憂的。」
前《南華早報》記者、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博士生黎穎詩受訪時表示,《南華早報》到後期,編輯台幾乎都是大陸 人,早已不是以前的《南華早報》了。她難過地說,「我剛進去時,南早的資深記者教我要批判、要調查、要監督,但後來就不是了,那些資深記者都一個個走 了。」之後大陸來的長官說,我們是「報導」新聞,有事情發生我們才報導,記者不可主動打電話去訪問,不可主動去調查,記者不能自己追新聞,因為這樣就是製 造新聞,現在的南早都是大陸人或是沒有用的外國人在當家了。
黎穎詩說,在跑大陸新聞期間,只要寫到抵制共產黨的新聞,長官就說「你不懂國 情」,到後來根本也不必批評到中共高層,一些無關政治的事,只要是對大陸的負面報導就不行,南早的中國中心主管就會把你的稿子丟掉,一直到最近,以前一位 同事還告知,他只是要寫一則大陸的消費新聞,主管竟特別提醒他不能寫大陸人沒有品味,「大陸人已經把報社整個都控制了」。
若批評中共 稿子鐵定被丟掉
香 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表示,中共不敢一步到位,要慢慢搞,慢慢調來調去。以《南華早報》為例,有一位中國版編輯林和立,對中共有所批判,常談有 關中共高層鬥爭的問題,一九九九年到二千年時,香港特首董建華根本無法安定民心,人民對他的信任程度越來越低,香港人不信任他,所以中共就要遊說一幫有錢 人支持董建華,林和立寫了這文章,當時南早老闆郭鶴年直接罵他胡說八道,就把他調去做副總編輯,明升暗降,最後仍被迫離開南早。杜耀明說,現在的南早很有 象徵意義,就是先控制所有權,再控制編採權,透過相信的人去做總編輯,去當副總編輯,中間不聽話的人就把他趕走。浸會大學新聞系講師呂秉權不諱言地說,現 在的南早已經變成「紅早」了。
杜耀明亦曾長期為《明報》固定專欄作者,但就因不符中共意旨,長期批判香港政府,專欄也被停掉了。杜耀明說, 「我寫了五年半後,他們就說你是新聞系老師,不要談太多政治問題,沒多久,總編輯找我吃飯,喝了幾杯後就叫我去寫副刊,我堅持不寫,最後就把我請走了。」 中共對不喜歡的意見,他都是慢慢處理,不會一步到位的趕走,社論先變,然後專欄變,最後連副刊的小文章都變。
外在壓力大 新聞人自我審查
香 港記協主席麥燕庭說,香港媒體風格的改變是一個拔河狀態,你來我往,端看你有沒有那個意志去保持新聞自由與新聞自主,香港媒體是從外在壓力變成內在自我審 查,一個明顯的例子是《星島日報》,初期該報記者還會來香港記協投訴被施壓等情事,但現在都不找了,不是因為施壓沒了,而是這些已經內化為自我審查了,但 不能公開講。香港媒體自我審查越來越嚴重,從上到下都是這樣,資深記者走了,年輕記者更好被控制,新聞自主意識就在一次次退稿、一次次改稿的往來過程中, 被消磨殆盡。
港媒赤化四部曲/禁踩紅線漸成一言堂
![]() |
香港的媒體多數已經「染紅」了。(記者陳曉宜攝) |
![]() |
《陽光時務週刊》是極少數敢批判中國共產黨的雜誌。(記者陳曉宜攝) |
但中國官方的驗屍報告是「自殺」,引發上萬香港民眾上街抗議,《明報》記者深入調查此事,被當地公安在旅館扣留四十四小時。記者林建誠也在事後受訪時泣不成聲地說:「我好傷心…是我間接害死了他。」
曾 是林建誠的同事,現任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講師、有十四年記者資歷的呂秉權說:「在大陸採訪新聞,被公安抓、被打、被二十四小時逼供是很經常的,中共認為, 報導人權新聞,或是接觸六四相關人士都是不好的,李旺陽事件是令記者很痛心的經歷,他們用打壓、迫害受訪者的方法,讓記者害怕不好過,目的就是警告你,以 後在做任何採訪時,你必須思考這些受訪者會受累、會失去自由,他要記者自己放棄做新聞,但沒想到這次用滅口這招殺雞儆猴。」
中國不愛的 淡化處理或不報
從 「李旺陽事件」即可看出,對於中國政府不喜歡的議題,他們會無所不用其極的進行干預和恫嚇。呂秉權在有線新聞台擔任記者時,曾經親身經歷,他說,二○○九 年「六四」二十週年時,國務院新聞辦港澳處人員就直接約他「喝咖啡」兩個小時,談維多利亞公園六四燭光晚會直播細節,「他們當面施壓,要我們懂大局、懂政 治,要我們不要搞事情,不要直播,要低調處理。」
香港記協主席麥燕庭也指出,為了怕觸怒中共,香港媒體對六四、對台獨、對法輪功等議題,都 會做自我審查,她舉例,「六四」二十週年時,維多利亞公園的燭光晚會,媒體幾乎都依照指示淡化處理,不敢做頭條、頭版,甚至發生香港《君子雜誌》做了一整 套的六四專題,在付梓前臨時被老闆抽掉,負責撰稿的記者也隨即被解僱,該媒體集團坦承與其撰寫六四專題有關。麥燕庭說,香港媒體只能寫六四「事件」,不能 寫六四「屠城」。
前TVB記者、現任香港電台主持人區家麟說,疆獨、藏獨、台獨等議題,電視台最高指導原則就是不主動去採訪、不追蹤報導、不詳盡分析。有些聲音、有些言論就是不能出現。
很多不能碰 已形成寒蟬效應
呂秉權也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說,二○○四年時,TVB有則民眾嗆董建華下台的新聞,記者帶回來的新聞片段每一個角度、每一條街都有人在嗆,但特首辦就打電話給新聞部主管說不要播,把有人嗆董建華的聲音換掉,用假的聲音去配原來的畫面,這是造假新聞。
麥 燕庭說,中聯辦甚至會公開對香港媒體下指導棋,二千年有線新聞台專訪呂秀蓮,中聯辦主任王鳳超就直接大罵,台獨不能亂報,這是國家統一的事情,不是新聞自 由的問題,不能給台獨聲音。從此沒人敢專訪民進黨候選人,形成媒體圈的寒蟬效應,大家也從每次事件中「學習」什麼是「紅線」。
呂秉權以香港著名跑馬地天主教墳場門前的兩句對聯─「今夕吾軀歸故土,他朝君體也相同」,提醒台灣媒體:台灣現在的發展也正走向「香港化」的墳場命運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